《第三屆九龍城書節》歡迎你!

由Roundtable Community、香港當代文化中心、MaD創不同及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合辦的《第三屆九龍城書節》將於2011年12月3日至4日,假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舉行,一年一度,豈能錯過?

今年九龍城書節的主題為「自主生活」。在危機處處的世界裡、全球化的洪流中,個人生活越益不由自主;我們如何找尋永續、健康、有尊嚴、有質素的自主生活?需要大家交流經驗,一同嘗試。

逾二十個書商、一百個地攤、二十個講座及工作坊,以及多個表演、展覽及電影放映,均濃縮在兩天的九龍城書節中,務必令你在濃厚的文化和創意氛圍下喘不過氣來!今年更繼續設有兒童遊戲室,一家大細均可無憂無慮參與書展!

2012年1月17日星期二

媒體報導(十六):星島日報 悅讀中文 2011-11-25




媒體報導(十五): 南方都市報(深圳版) 2011-12-23

南方都市報(深圳版) | 2011-12-23
深圳讀本走讀深港 |By 吳懌 石秋菊
號召聖誕節只光顧街邊小鋪?這是為了保護老店鋪的人情味 香港良心消費聯盟認為一些非連鎖、地產商旗下的小店鋪、舊店鋪是維繫社區感情的紐帶
~~~~~~~~~~~~~~~~~~~~~~~~~~~~~~~~~~~~~~~~~~~~~~~~~~~~~~~~~~
又到聖誕!“聖誕”二字,意味著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聖誕樹、通街滿耳的“JINGLE BELL”,關鍵是,掛滿了“打折”、“聖誕套裝”、“聖誕特惠”等字樣的商品,這些能夠令人腦中“購物”那一環腎上激素急升的刺激,往往能夠給香港帶來擁擠的人潮以及商家賺得盤滿缽滿。
但有一群香港人,在這個時候,號召大家在這個聖誕,不要幫襯大商場。發起人龐一鳴呼籲大家在聖誕節捨棄到大商場和連鎖店,而是發掘香港不同角落的小商店,選購更有心思的禮物。
這種行為,除了反抗地產霸權,還被賦予了多層意義:支持能養活一家大小的小本經營,保護香港多元化的消費方式,更重要的是,在不少港人眼中,一些非連鎖、地產商旗下的小店鋪、舊店鋪,往往是維繫一個社區感情的脈帶。
香港
小店是寶挖掘更有心思聖誕禮品“小店是寶”,在為這次活動專門設計的“不幫襯地產商的聖誕”宣傳單張上這樣寫著。
38歲的自由工作者龐一鳴,一年前決定“不幫襯大地產商”,行動實踐了一年。到了聖誕節,又有什麼行動可以實踐“不幫襯大地產商”呢?不如挑一件小店的商品,作為聖誕禮物送給親朋好友,這樣做的意義,不僅只是“不幫襯大地產商”,更是為了保存保育香港本土的小店。
12月4日,趁著九龍城書節,龐一鳴和他的團隊開檔售賣33件小店聖誕禮物,反應熱烈,從上午11點到晚上8點,賣出超過300份禮物,向過千人分享她們的理念,介紹小店和禮物背後的意義。
12月18日,龐一鳴發起“不幫襯地產商的聖誕”的第二次活動。在油麻地活化廳,狹小的空間里擠滿了前來參加活動的人。他們有的是在網上看到宣傳慕名而來,有的則是被貼在外面的活動單張吸引而走進來參加。
活化廳內,龐一鳴和他的團隊請來幾間小店的負責人,現場為參加者演示如何泡地道手磨咖啡,用廢衣物、被套等縫出創意手袋,以及用米粒、石頭現場做聖誕禮物。室內熱火朝天,而在門口,義工們擺出各種小店的商品售賣,吸引衆多往來的行人駐足。
去年聖誕前夕,龐一鳴曾經被問到:如果不能學你一樣,衣食住行擺脫大商場,那可以做什麼?他說,那就由買禮物做起吧!接下來,他與“良心消費聯盟”的成員搜羅了數十件和環保、傳統工藝有關的“良心”禮物放到網上推介,受到網友的追捧,因此今年他們決定主動向小店拿貨,不收分文地為他們推銷產品。“別小看日常消費,它代表一個選擇、一種態度。”龐一鳴說。
做出版工作的阿玲,是“良心消費聯盟”的成員,也是活動義工,她告訴南都記者,這些出售的商品,是從33間小店鋪取貨的。這些小店有的出售自家手制的東西、有的是環保組織、有的做傳統工藝、有的是幫助弱勢群體的社會企業。
比如說在廳內演示的“天衣無縫車衣隊”,就是由一群熟悉車衣工藝的阿姨組成,她們將這種日漸式微的工藝,結合被人遺棄的碎布料,就能造出實用而又獨一無二的布藝。阿玲介紹,又如出售的有機姜粉,是一間叫做“公平點”的社會企業,它以合理的價格向斯里蘭卡訂購有機姜粉,保障農戶合理收入。
“耶穌在世33年,都在堅持公義,因此我們挑選33件禮物,以回應這個精神。”龐一鳴認為,勞動應有合理的回報,工人不應單單被視為生產工具,弱勢社群跟所有人一樣應獲得平等的機會,小本經營可以養活一家。因此,他呼籲大家在聖誕節捨棄到大商場和連鎖店,而是發掘香港不同角落的小商店,選購更有心思的禮物。
婚鞋的遺憾隨老店鋪的結業而去其實,來到香港,很多人會驚訝于香港小商店的多元和密集。例如灣仔軒尼詩道上,有出售香煙飲料薯片零食的小士多店,有專賣瓜子花生糖果的零食店,有打著“十元任選”招牌賣杯碗刀叉的家居用品店,更有既賣奶粉化妝品日用品,又賣鮑參翅肚和中藥材的小藥店。
這些都是小本經營的自家店鋪,一間店鋪可能就要撐起一個家庭的生計。在佐敦柯士甸路上,開了一家雜貨鋪的羅生,賣一些水果、飲料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不足十平方米的小鋪頭,支撐的是一家六口人的溫飽問題。“如果不是這個店鋪,我們就要申請綜援,因為文化程度低,別的活也不會做,但有手有腳,還是希望能夠自力更生。”附近有中小學,來幫襯的有不少學生哥,羅生的女兒下課後,也會過來幫忙。“其實在鋪頭(店鋪)做的都是‘手板眼見’(簡單)的功夫,不過我們可能比外面的便利店花多點心機(心思),因為不及他們價格便宜,我們就要打感情牌,每個人客(客人)進來都寒暄幾句,花多幾毫一蚊買個心情靚,很多客人還是願意的。”才讀中學,羅生的女兒已經摸著這些經營之道。
誠如她所言,很多小店鋪,賣的除了店里的貨物之外,還有與街坊之間的感情與聯繫。香港西盤營關興記,也一直經營了90年,從原本賣豆類製品,到後來應街坊要求售賣各種雜貨,老闆娘關太說,自己在店鋪裡面40多年,每次街坊幫襯,都要相互聊一下,菜怎麼煮會比較美味,哪種調味料會比較好用,“我自己不捨得店鋪,很多街坊即使搬出去了,也不會忘記關興記”。
囡囡阿Ling念念不忘的,則是在佐敦地鐵站附近,夾在一家SA SA中間的繡花鞋店。這家被周圍燈光璀璨、寶綠珠紅圍繞著的小店,一不留神便會錯過,就連在附近混跡近3年的南都記者,未經指點,都尚未留意原來存在這麼一間繡花鞋店,“事實上,它在那裡撐了半個世紀了”。
阿Ling回憶,這家店雖然不起眼,但細心一淘,裡面既有手工穿珠的傳統繡花鞋,也有迎合現在口味的立體玫瑰花圖案繡花鞋以及豹紋圖案等等,“小時候媽媽領著我經過,我都會吵著要買漂亮的鞋子,媽媽就會說,這些鞋子是結婚的時候穿的,等我長大了再買”。
可惜的是,繡花鞋店並未等到她結婚。今年年初,店鋪接到業主所發的律師函,租約在1月末到期,如今,店鋪所在位置已經變成了一間貨幣兌換店,阿Ling說,感覺自己感情的一角,從此便缺失,“成為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遺憾”。
還有一些小店,是由年輕人開設,賣些新鮮而有創意的玩意兒,別有特色。這樣的小店很多都藏身在租金比較低廉的廢棄工業大廈或者舊街市之中。香港記者Flora結婚光顧的,便是一件藏身在中環二樓店鋪的婚紗店,“它不同于外面那些大影樓、大婚紗店,賣的是店主自己設計的婚紗,不會千人一面”。
資本和連鎖商場夾攻小店生存只剩縫隙上世紀80年代,24小時便利店“7-Eleven”進入香港並迅速擴張,截至今年11月,已有900間遍佈香港。而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便發展成惠康和百佳超市雙雄爭霸的局面。這幾間主要的便利店和超市,占據了大部分香港人日常的消費空間,並且越來越有擠壓小店生存空間的趨勢。
佐敦的繡花鞋店,便是在這種趨勢下消失。
“以前佐敦道兩旁,有各式各樣的店鋪食肆,但慢慢,便被無數的名牌店鋪霸佔,你數數佐敦道兩旁,旺角附近,金鋪一間挨一間,走兩步就有一間化妝品店,或許這是方便了內地遊客購物,但我是越來越不情願逛這種街,兩個字:無趣!”阿Ling說,隨著歲月的遷移,過去一些相熟的老店鋪紛紛結業或搬遷,換成一些“缺乏人情味”的大型連鎖店,這令她覺得很無奈。
關太的店鋪也面臨資本的進逼,不斷有人勸她,將店鋪賣了用作投資,但她很執著,執著的不是買賣店鋪所得的利益,而是店鋪與社區的聯繫以及那份不能磨滅的回憶。店鋪通過簡單的程序便可以易手,然而人與人、人與社區的關係卻需要幾十年時間來建立。
受龐一鳴影響,開設計公司的Benson,對小店與大商家的關係有深刻認識。Benson幫襯多年的文具店,最近因為加租,被迫搬遷到幾條街外的另一個鋪位,老闆娘說,再加租的話可能會倒閉。在這樣一間文具店買東西,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情味,如果忘記帶錢也沒關係,下次再付就是,“人與人之間累積起來的情感特別可貴”。
他說,現在香港社會的貧富懸殊越來越惡化,大型連鎖店進駐,導致租金、地價都越來越貴,一些小店被迫搬遷或者倒閉,這樣長遠發展下去並不是一件健康的事。
小店漸漸被大商舖逼退的後果也漸漸顯現,在中環街頭,B enson想在非連鎖便利店買一支礦泉水,竟然無門。他對此很感慨:“可能是連鎖店賣的東西比這些店鋪要便宜,但是他們是以欺壓小鋪頭為代價的。”“這些小店鋪面臨的問題,很難解決。”專注保育的長春社吳生舉的是永利街的例子。因為電影《歲月神偷》,永利街一夜成名,其第一間店鋪是一間印刷鋪,鎮店之寶是數萬個鉛鑄字粒和一台擦得鋥亮的半自動活字印刷機。“但目前這間店,也正在面臨租金上升的艱難境地,經營很困難。”吳生說,這些老店鋪,面臨的都是很現實的問題,大商場和資本夾攻、消費主義的浪潮席卷,他們的命運難以自己控制。
也是在這種情境下,在超市巨頭和連鎖便利店的夾擊下,小商戶只求生存,不少組織團體也開始警覺,香港人習以為常的發展模式,已經將廣大市民只是倒模成同一種消費者:倚靠購物推動經濟,消滅富人情味的街頭和小商舖,興建更大的商場和大廈。
幫襯小店就是為了以後不要沒得選在市場自由競爭的香港,入行基本不設門檻,做生意只需為所得利潤繳納16.5%的利得稅。但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曾經表示,政府並沒有提供特別的稅務優惠給中小企業,而目前惠康和百佳兩大超市集團進駐大部分大型購物商場,擁有本土優勢,但是存在迫使小商戶與超市集團合謀定價的情況。而由於香港仍未有競爭法或反壟斷條例,不能確保市場有公平競爭及消費者利益受到保障。
“但求一個更美好的社會,你不一定無能為力!如何消費就是一個好開始。”《後現代拜物教》作者駱穎佳在4年前便開過一個講座,提倡買一隻蛋保衛香港:有人不去超市買雞蛋,卻光顧陳年雜貨鋪,就是為了支持小商販自力更生,抗衡連鎖店集團的壟斷。
這跟“不幫襯地產商的聖誕”有異曲同工之妙。龐一鳴以及他的“良心消費聯盟”不想見到這一天:小店在大超市集團的擠壓下消亡,消費者沒有購物選擇。他們靠個人的能力,向這種霸權發出挑戰,逐漸影響到身邊的人,多幫襯小店,加入幫襯小店的行列。
“社會應該是多元的,而不是只有大商家,我們希望能夠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給這些小店多一些的生存空間。”阿玲說。早前她就到這些小店去幫他們挑作為聖誕禮物的商品,會建議店主將禮物扎上紅絲帶或者貼上聖誕的裝飾品,讓商品更吸引人。
同為義工的Sandy,今年年初開始就只幫襯小店,但是這樣做會有所犧牲,比如說她喜歡喝鮮奶,但是由於客源少,怕過期,小店都不會入貨。即便如此,Sandy還是堅持,在這個過程中也會遇到驚喜,光顧一些舊式小店,會發現意想不到的商品和食物,她還會帶上朋友當回頭客,發動身邊的人一起幫襯小店。
“在幫襯他們買東西的時候,就為保存和保育香港的小店作出了貢獻,也對連鎖大超市和便利店說不。”阿玲在聯絡小商戶的時候才知道連鎖大超市和便利店霸權得可怕,有商舖害怕加入售賣聖誕禮物的行列會招來地產商的不滿而被加租,只好回絕他們的邀請。
送貨工人阿威加入活動,則是覺得社會“越來越不妥,不是要趕盡殺絕大集團,只是不願意看見小店逐漸消失,變相沒得選”。
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認識到,其實街邊巷口的小店,保存的是他們的一份集體回憶,一份人情味。市民保育小店的呼聲越來越高,政府也開始意識到需要介入,以行政力量確保一些小店的生存。
在保育中環舊街市的方案中,“名店連鎖店禁入”成為共識。空置了逾6年、位於中環中心區的舊中環街市,將被保育變身做城市綠洲。市區重建局計劃斥資5億元進行保育,初步構思4層高街市內的不足半數樓面面積,做食肆及零售商店。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保證,4年後街市全面啓用時,不會是高消費商場及食肆。
市建局表示,中環舊街市的方向走大衆化路線,目標與附近食肆及商店不同,希望有創意和獨特,為此成立的咨詢委員會成員有來自保育界及專業人士。“名店連鎖店禁入”這一招,正是回應了市民“不要高樓大廈、不要名店”的訴求。
這些訴求,也是龐一鳴的願望所在。未來幾日,龐一鳴他們將繼續在各地擺檔售賣小店商品當聖誕禮物,他“希望流動小販複現,希望拉攏本地有心小店在基層小區開一家合作社,產品款式照顧到生活所需就可以”。在龐一鳴和越來越多香港人的努力下,未來香港或許有一天又重現舊時的小店林立,成為更加多元化的社會。
深圳
深圳有人情味的街道空間越來越少“相比之下,同樣是消費主義至上的深圳,並沒有這些覺悟。”嫁到深圳的廣州人Tulip,因為工作原因會頻頻前往香港,她覺得,廣州和香港,都會尤其注重這種小店鋪所傳遞出來的人情味,“在香港,去街市買只雞,老闆娘都會細細跟你叮囑,什麼樣的雞怎樣煮才好吃,會記得你中意什麼口味;在廣州,買杯涼茶,店員阿姨都會教說,阿囡,火麻仁不能加熱喝,加熱了就沒有效果了,會令人覺得特別溫暖。”但她說,在深圳,她就會去超市、大商場,“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事實上,深圳並非無這類地方,它們一般都藏身于一個地方,名字統稱為城中村。攝影師白小刺曾經在《寫給深圳的信》中寫道:“我原來喜歡去一個類肉菜市場的二樓理髮,理髮師是個江蘇胖子,他手藝不錯,刀剪利落,我經常去,收費便宜,圓頭十塊一個,而且不會推薦你亂七八糟的項目,耳根清淨……在消失的理髮店的隔壁,還有過一家裁縫店,店主姓鄧,我叫她鄧阿姨,在1994年以前,她在江蘇某國營服裝廠打工,後受一同鄉鼓動,來深圳八卦嶺一服裝廠打工,工廠效益好,加上鄧阿姨精湛的手工,收入比在家鄉時翻番,達到了1400元。有了點積蓄後,她自己開了個裁縫店,改個褲腳修個邊,我太太過季準備扔掉的衣服經她一改款式,又煥發了青春。”但這些記憶都隨著深圳為改善城市形象而做出的變化而消失。“現在那個肉菜市場進行了改造,商舖全部重新招租,租金翻了一倍,而且還要交5萬元的茶水費,這是胖理髮師不能承受的,他只好在天氣好的時候,在路邊擺個理髮攤,一凳一鏡,開始了游擊式的營業……(鄧阿姨的店)最後也是因為市場改造,被逼出了市場,退回到租住的城中村里,靠一些熟客生意維持生計。再後來,你要城市升級,城中村也要改造了,崗廈村已經被拆掉了,大沖村也要拆了,據說日後那裡會矗立起一座座國際化的大廈,玻璃幕牆和鋼結構相互輝映,一副‘光輝城市’的樣子……”跟小店鋪、舊店鋪是香港多樣性的一面一樣,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學教授于長江覺得城中村為深圳人提供了生活、文化上的豐富性。消滅了這些,白小刺覺得,“反正,我覺得,你(深圳)越來越像一個冷冰冰的不鏽鋼球”。
這些豐富的一切,慢慢從人們的眼中消失,深圳有人情味的街道空間越來越少。曾經參與過深圳城市形象宣傳片拍攝的歡仔說,深圳樂於呈現的是市民中心、地王大廈、C B D商業中心,“你幾時見過深圳的宣傳片有拍攝過城中村,拍攝過街市裡面賣雞的阿姨?深圳要的是富麗堂皇的一切,但香港的宣傳片就不是,他們會拍旺角角落一家茶餐廳,會拍街市裡面一個賣豬肉的阿伯,你可以說以往香港的形象也一樣貪圖光鮮靚正,但他們現在要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多樣的香港”。
他覺得,這與香港民間團體所作出的努力分不開,“高速運轉了一輪之後,人總會開始關心身邊的一切,開始關心自己的生活,關心與情感相關的紐帶,而舊店鋪、小商店,也是社區平常生活的一部分,當這些小事物消失得越來越快,換作高廈林立的輝煌,即使市值大幅提升,財富亦歸於大財團,失去的是數十年的人情味,以往街頭巷尾的鄰里關係已消失得無影無縱,冰冷的都市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來愈疏離,這是香港人不願意看到的。但在深圳,除了有一些文人學者作出呼籲之外,民間跟政府還沒有察覺到這些”。
T ulip覺得,香港人注重的是在社區的“生活”,所以更介意身邊帶有情感的一切,因為人與社區的關係某程度是對自我身份的認同,當一樣樣舊事物離開,人對社區的歸屬感會降低,但深圳人可能更注重的是“居所”,“雖然住在這裡,但並非在這裡生活。可能是因為深圳太年輕,等它成長了,它或許會更注重這些”。
下期預告:香港電影已經窮途末路?
香港電影已經窮途末路?所有的香港導演都要到內地拍片?這些疑問的回答多半是肯定的,但是也總有例外,有一個人,他和他的團隊始終放不下香港本土電影行業,被人稱為“香港電影最後的大佬”。在他忽然內地開拍電影之時,很多人議論紛紛,以為終於“最後一個堅守者也離開了”,但他卻轉身在香港耐心地培養起香港電影新人。他說:香港給我了那麼多,我願意傾盡所有回報香港。
12月19日,香港導演杜琪峰和團隊一手發起來的“鮮浪潮短片競賽”畫上圓滿的句號,年輕的導演編劇攝像們歡呼雀躍,有的人是第一次和電影觸電,有的人已經在電影路上折騰幾年,但是至少想拍電影的人終於有了一個平台,也許在他和他們的堅持下,香港的電影會迎來不一樣的明天。
採寫:南都記者吳懌 石秋菊

媒體報導(十四): 文匯報 2011-12-20

文匯報 2011-12-20


C03 副刊采風 詩幻留形 By 陳智德

九龍城書節與牛棚書節


~~~~~~~~~~~~~~~~~~~~~~~~~~~~~~~~~~~~~~~~~~~~~~~~~~~~~~~~~~~~~
 九龍城書節於十二月三至四日舉行,本屆已是第三屆,在會場所見,書節宛似一個市集,頗有節目氣氛,但不會感到擠逼。據知九龍城書節的開辦是要承接牛棚書展的精神,一種民間自發自助的文化,重視書籍的創意與交流,而不只是買賣。回想起來,首屆牛棚書展已是二○○三年的事,當年我作為其中一名參與者,負責當中一項「駐節作家展覽」的活動,製作介紹小思、也斯和平路三位作家的攤位和展板,過程當中,不免被主事者的民間自發和創意精神所感染,嚮往那自由而帶點散漫、不經意的氣氛。
 首屆牛棚書展的統籌者包括梁文道、朗天等人,其後兩屆再由不同的人參與過,至二○○六年的第四屆,朗天找我擔任統籌者之一,那年暑假我剛好自教書工作約滿離任,未有新的工作,於是便參與書展工作,由暑假至十二月忙了好一陣子,那一屆以「書就是書」為主題,請了兩岸三地的書癡聚首,辦了個「書癡夜話」,另有「民間善本展覽」、「馬拉松讀書會」、「牛棚書獎」等活動,自覺頗為有趣,甚至意念瘋狂,或不免散漫過頭,唯始終是我嚮往的氣氛。
 未知具體原由如何,二○○六年的第四屆牛棚書展,不意竟成了最後一屆,之後至今沒有再辦,牛棚藝術村這地方,除了一兩次活動,也很少再留連了。如今慶幸有九龍城書節,延續那市集式書展的文化,此外也許注入了更多新意念。
 無論如何,文化需要土壤,書籍需要讀者,閱讀風氣、創作意念,都需要逐漸醞釀,文學是個人的事,但最終應是眾人的事,但願書的流動、書的文化和土壤,可以如同有情的人間,發出有情的呼喚。

媒體報導(十三): 飲食男女 2011-12-16

飲食男女|2011-12-16
ET148-152 | 綠色生活
這是33件有話要說的聖誕禮物。
~~~~~~~~~~~~~~~~~~~~~~~~~~~~~~~~~~~~~~~~~~~~~~~~~~~~~~~~~~~~~
禮物表面上各不相干,背後要說的,卻是同一個故事……
這是一場對抗霸權的消費革命。
這三十三件聖誕禮物,有的屬社企出品有的強調手做、天然、創造就業;然而最重要的共通點是——它們都不在大型商場、連鎖超市出現,得光顧小店,或向生產者直接訂購。
訂出禮物清單的,是一個叫「良心消費聯盟」的民間組織背後站着一群有心人,嚴詞厲言地向霸權說「不」。
聯盟發起人是自由工作者龐一鳴,兩年前曾到南美考察九個月改變了對世界的看法:「當地弱勢社群為保護土地和權益不惜拼命跟大商家周旋到底!」一鳴語氣激動地。
回到香港,身邊卻是樓市飆升、財團扼殺小商戶……於是去年10月他狠狠的和地產商劃清界線:不踏足大商場,出入踩單車不坐巴士和港鐵;也不在大超市和連鎖快餐店消費,只幫襯街坊小店家中寬頻屬發展商項目,他索性停用,每晚跑到社區中心上網!
這段期間,一鳴寫了一本《就係唔幫襯地產商》記錄反霸權生活;亦跟十數個同道中人組成「良心消費聯盟」每月相約幫襯街坊小店、到非商場戲院看電影,實踐另一種生活。
一股勁搞革命,可是冷嘲熱諷的聲音,較打氣說話來得多。
「好多人問:一個人做有鬼用?」一鳴勉強擠出苦笑:「有人甚至叫我點蠟燭,那就不用幫襯電力公司!」他可沒就此洩氣。
「我企出來做例子,為了叫人想想:不依賴地產商是否活不了?千篇一律的大型商店背後剝削了甚麼?真值得我們真金白銀去幫襯?」
去年聖誕前夕,一鳴接受電視台訪問,記者冷不防問他:如果不能學你一樣,衣食住行擺脫地產商,可以做甚麼?
就由買禮物做起吧,其時一鳴這樣答:「別小看日常消費,它代表一個選擇、一種態度。」
接下來,他和盟友搜羅數十件和環保、傳統工藝有關的「良心」禮物放上網推介,立時引來網友瘋傳;今年決定多走一步向商店取貨,不收分文地為小店速銷產品!
早前大夥兒趁九龍城書節,開檔擺賣33件聖誕禮物,還擔任「推銷員」向客人介紹產品理念、小店苦況反應超乎意料地熱烈,半天售出超過300份禮物!
籌辦活動的過程,也令這群抱相同價值觀的人,聚結成力量。
像做出版社的阿玲,負責聯絡小商戶方知霸權可怕:「有店子擔心惹來地產商不滿怕被加租,寧可悄悄婉拒我們好意。」
另一位是送貨工人阿威,加入聯盟,因為覺得社會「愈來愈唔妥」:「不是要趕絕大集團,只是不願看見小店逐間消失,變相沒得揀!」
說自己讀書不多、幫不上忙的他,坐在一角,小心的摺宣傳單張。
未來幾星期,「良心消費聯盟」將繼續到油麻地、西九長廊等地方擺檔至於「唔幫襯地產商」的生活,一鳴仍會繼續,因為還有好多個夢有待實現。
「希望流動小販復現、有生之年終結地產霸權……」
也摩拳擦掌的進行一個重要計劃。「打算拉攏本地有心小店在基層社區開一家合作社;產品款式不需多,照顧到生活所需便成。」他說。
ilil33件小食、日用品、衣物……也打算一一放入這人民超市上架。
說回頭,33這個數字,其實為了紀念一位特別人物——聖誕節的主角:耶穌。
「耶穌在世時,一直站在受欺壓百姓那一方跟不公義勢力抗爭,直到最後一口氣。」一鳴解釋。
耶穌死時,三十三歲。
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
「良心消費聯盟」將於油麻地、西九等地方擺賣33件良心禮物,宣揚小店保育。
日期:12月18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4時-9時
地點:上海街404號地下活化廳
日期:12月26日(星期一)
時間:下午1時-6時
地點:西九海濱長廊
查詢:zxc777@yahoo.com
後記:最貴重的禮物
關於聖誕節,一鳴還有一個小故事可以分享。
兩年前的聖誕,他在秘魯一家保護中心當義工,幫助曾遭家人性侵犯的可憐女孩用戲劇撫平創傷,尋找一刻平靜。
那年聖誕節,他甚麼東西也沒買,卻自覺送出了最好最實用的禮物。
「真正感受到送禮物的意義。」一鳴如是說。
今年聖誕,我們固然可以支持平日忽略了的小店,讓社會更公平也不妨試一試,為特別的人,準備一件不花分毫的禮物:譬如親筆寫一封信。下廚煮一頓飯。打一通驚喜電話。兌現一個承諾。……
又或者,為正在抵冷的陌生人,織一張溫暖的被。
前陣子,有社福機構表示,基層兒童最渴望收到的聖誕禮物不是公仔、遊戲機等玩具,而是一張棉被。
另一邊廂,慈善組織「十字路口基金會」正和連卡佛、Club Monaco合辦編織毛毯活動鼓勵市民一起織毛毯,幫助有需要的人度過寒冬。
只要到連卡佛免費索取編織套裝,織成8吋x 8吋方格,交回連卡佛收集箱主辦單位會把小方格縫起來,成為一張張厚重毛毯,送給本地貧窮家庭。
急別人所急,送別人所需,就是世上最親厚貴重的禮物。
Wrapped with Love
收集日期:即日至12月25日
收集地點:各連卡佛櫃枱
查詢:2118 7777















媒體報導(十二): 流行新姿 2011-12-12


流行新姿 2011-12-12


B010-011 Leisure Diary By onki

我的胡言~~~~~~~~~~~~~~~~~~~~~~~~~~~~~~~~~~~~~~~~~~~~~~~~~~~~~~~~~
踏入年底,又是一連串送舊迎新式的「回顧」與「展望」。今年,對我來說,發生了好多好多事,太多的可一不可再提醒我,手中消失的,已經在心裏了,所有所有,都會伴我走下去。
沒完沒了畢業相之終於畢業了筆者大學最多的就是「畢照日」,早於年頭各個書院已經舉辦了好幾回,那時正值期中交論文的瘋癲期,既未知自己能否成功畢業,又被考試折磨得幾近不似人形,於是,胡胡鬧鬧又迷迷糊糊間,影了一大堆「扮畢業照」。然後直至最近,我終於正式畢業了,於是,又是少不免與親朋好友、三五知己趁機留影之時。昔日少不更事的黃毛丫頭,轉眼要畢業了,然後隨即又成了「社會大學」的新鮮人,最近我們天天分享各自遇到的新鮮事,認識的這11個年頭,真感激有你。
事實上,當下的本人對於畢業禮感覺其實不大,不過亦深知對這件事感覺最大的必定是等了廿多年的雙親,所以這一天還是很重要的。雖然未能看得見也再觸摸不到,但我知道爸爸你有伴我上台的。嗯,你一直都在。
優悠閒逛
趁假日去了「第三屆九龍城書節」,雖是書節,卻不限於書商參展,場內仍有不少工作坊、講座、電影放映和藝術表演,還有我最愛逛的地攤。很喜歡今年的主題 —— 「自主生活」,地攤上售賣的不是某某豪華概念店的新到「潮」物,而是一件件創意手工或賣家二手、甚至三四手的物件。這裏有很多種消費的可能,逃離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的大財團,生活其實可以自主的同時,也依舊擁有創意與環保。
第1次「吃喝」
加入「吃喝玩樂」組不足數天,已獻出了不少「第1次」。跟記者S外出採訪今期的聖誕大餐,才了解數版稿題背後的工夫真不少。當日,記者S抓着了大廚,以鍥而不捨「問到底」的精神幾乎問盡了他的一生,每道菜的烹煮方法、每樣配料的背景,都問得一清二楚。可是,大廚的法式英語,那些艱澀的食材專有名詞,都叫人聽得痛苦非常。
第1次「玩樂」
做副刊記者最開心的必定是可以更快更早試玩新玩意!小記獨自採訪的「第1次」交給了某主題公園,親身試玩了新落成的新景區。該日夜晚極速轉涼,可幸早上天青氣朗,一路不但玩得盡興,配以眼前一直飽覽的無敵大海景,好山好水,差點忘記自己在工作!最開心的是與場上的表演者互動,他們教小記擲瓶、玩花式轉棒等,雖然欠缺天分的我完全無法學懂,但過程實在是太有趣了!
第1次與「星」那麼近
沒想過那麼快,我就單獨訪問了人生中第1個藝人。一直知道藝人都是普通人,只是有1份需要面對大眾、娛樂大眾、較為五光十色的工作而已,從來沒有「神化」過他們,所以採訪前也一直沒有「要見明星了」的那份期待。不甚期待,卻始終緊張,害怕或會發生無從估計的突發問題,也害怕問錯了問題未懂收結。幸好訪問過程順利,頓時鬆了口氣,然後,錯漏和糗事就來了雖然並未影響拍攝與採訪,但卻尷尬非常。
Text / onki
Design / Sabrina






媒體報導(十一): 晶報 2011-12-11

晶報 2011-12-11
B02 專欄 葉輝

安安靜靜的九龍城書節 曬書記
~~~~~~~~~~~~~~~~~~~~~~~~~~~~~~~~~~~~~~~~~~~~~~~~~~~~~~~~~~~~

九龍城書節由於辦得比較安靜,也比較自由自在,所以辦得特別民間,特別自主,就像一年一度的文化小市集,在香港這個日趨喧嘩躁動的消費城市,合該並不顯眼,也沒有多少回響——尤其是對於每年炎夏七月都循例擠進書展會場的大多數港人來說,可能更不算一回事。
可今年已經是第三屆了,主題正好是“自主生活”。十二月初,氣溫驟降至十七八度的歲暮時分,有那麼一個安安靜靜的周末和周日,溫煦的陽光穿越兆基創意書院的圍牆和欄杆,穿越一切的界限,安安靜靜,灑遍書院的天井,烘曬著一百多個小地攤上的新人、舊人、新書、舊書、新物、舊物、畫廊、樂坊、手作坊、農產品……
九龍城書節像從前的牛棚書展,書固然是主題,但不僅僅賣新書和舊書,難得的是兼容好一些不容于市場的物品,讓它們安安靜靜地跟路過的人問好,而且小地攤並沒有明顯的邊界,而且一天租金才一百港元,攤主仿佛亳無買賣的壓力,書本和物品由是安安靜靜地各安其位,在那一刻都無所牽掛——太好了,人和書,畫和音樂,食品和物品都暫時擺脫了不斷貶值的喧嘩世界,都在恬靜的陽光里尋回自身的價值和尊嚴。
是的,一年只有那麼兩天,可以暫且擱置一切計較和計算,慵懶地活得自由自在,都好像是了無牽掛的人,跟故人、舊物和舊書重逢,都在安靜之中重溫已然遠去的故夢——那就很好,隨意在這天井里的小地攤前蹲一會兒,翻翻書,撫弄這樣那樣的小玩意,跟攤主聊聊天,一個安安靜靜的午後便悄悄過去了。這樣子的生活就是自主。
從正門走進去,就很喜歡那無可無不可的安安靜靜,逛了一個多小時,走到側門外的大街抽一根煙,喝一口略澀的奶茶,便覺得格外溫暖,覺得這樣的一天過得特別漫長。在這個喧嘩世界里,這樣的一個書節是好的,猶如剛才在地攤上翻揭一本久違了的阿米亥(Yehuda Amichai)詩集,讀到詩集里的一首詩,叫做《沒有結尾的詩》:“在新牌子的博物館里╱有一座舊猶太教堂。╱在猶太教堂里╱有我。╱在我的體內╱有我的心。╱在我的心裡╱有一座博物館。╱在博物館里╱有一座猶太教堂,╱在它的裡面╱有我,╱在我的體內╱有我的心,╱在我的心裡╱有一座博物館”。
這樣的詩可以寫一千零一夜,永遠沒有結尾。是因為心裡明白,長流不息,那靜好的循環,只為了悼念並不安靜也不自主的日子嗎?一家小出版社帶來一個小行李箱的書,黃昏前都賣光了。攤主說,快樂的並不是賣了多少錢,而是讓好東西跟別人分享,新書和半新的書,舊書和半舊的書,都找到了有緣人,都找到了新的歸宿,那怕只是一座書塚,或一座舊書博物館,不多久便在並不安靜也不自主的日子里被遺忘了。
歲暮時分,日光苦短,天黑得特別快,未到六時已是暮色蒼茫了。於是,便打開背包,翻出一件外套,穿上了,好讓自己御寒一點。阿米亥依然躺在背包里,他忽而在我抽煙的時候說:“太多紀念日╱太少記憶”,這矛盾的對照隱含了萬語千言。紀念日原來是一個這樣的日子:一方面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可偏偏只有那麼一天兩天的記憶,然後是三百六十多天的遺忘。


晶報網站: http://www.dailyss.com/content/2011-12/11/content_6298551.htm

媒體報導(十): 文匯報 2011-12-09

文匯報 | 2011-12-09
副刊采風 | 記憶後書 |By 鄭政恆
九龍城書節
~~~~~~~~~~~~~~~~~~~~~~~~~~~~~~~~~~~~~~~~~~~~~~~~~~~~~~~~~~~~~~~~~~~~~~~~~~~~~
早陣子有很多不錯的活動,例如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辦的台灣月,帶來不錯的美食與音樂。十月底事忙,錯過了香港海洋音樂祭,幸好十一月底有拉縴人男聲合唱團,他們唱的宗教歌曲和民謠,演繹有張力,聲線或雄渾或柔和,都處理得很好,令人陶醉。至於吃,我並不在行,但欣葉台菜也教人回味。
 上周末,我到九龍城書節逛一逛,志雖不在買書(已經太多),但看到序言書室和實現會社擺出不少好書,不禁心動。我自己拿了幾本書擺賣,大半賣去,似乎書節旺丁旺財。
 逛書節的目的是與人交流,我站在通道上,看朋友來來去去,好不熱鬧,朋友A出版新書,有朋友B說朋友C小說集即將面世,要再等一會,朋友D和我大談出版大計,朋友E買了一大堆舊樂譜,每一本都愛不釋手,朋友F在場館中央擺賣雜誌,朋友G說賣書的收入都捐給宣明會,行善最樂。朋友H說近來苦況,我鼓勵打氣,朋友I著我策劃活動,我要再想想,朋友J抽煙,朋友K不抽煙,坐在地上閒談,朋友L要當主持,匆匆走過,朋友M是講員,對談實驗電影和紀錄片。是了,朋友M就是近來頗為活躍的《大同:康有為在瑞典》導演陳耀成。
九龍城書節與香港書展很不同。過去有文化人說,書展太商業化,所以要在牛棚辦書展,後來不知何故停辦了,現在九龍城有書節,接過牛棚書展的傳統。兩者同樣是商業味道甚少,而文化氣息濃厚,又由於場地較少,人與人的相遇容易,人流方面當然沒有書展多,但大家可以站著談話,交流意見。之前的九龍城書節,我去過,印象中沒有這一次熱鬧,今年的書節給我很好的印象,期待明年再辦第四屆。




媒體報導(九): 新報 2011-12-07

新報 2011-12-07
C07 娛樂消閒 By 陳超

爆汁牛肉餅 Hit爆九龍城
~~~~~~~~~~~~~~~~~~~~~~~~~~~~~~~~~~~~~~~~~~~~~~~~~~~~~~~~~~~~~~~

招牌菜100強 plus 食通港九新界各區招牌菜
為食成性的翅女,今年特別聯同幾位朋友仔參加「第3屆九龍城書節」,一齊合租書節地攤,又賣舊書又賣D.I.Y.飾物又賣自家製曲奇,朝11晚9,雖然好攰,但不少人都對翅女做的曲奇讚不絕口,翅女當然開心死啦!阿穌見地攤做得成功,特別拉埋剛收工的翅女到附近的九龍城開餐,諗住一邊飲飲食食、一邊同翅女商量未來的地攤大計,實行一齊殺出一條血路!
牛肉餅皮薄多汁 羊腩不羶不韌
來到九龍城,條條街都是食街,左一間火鍋店、右一間泰國菜館,看得人眼花繚亂,翅女亦不禁大呼:「食乜好?食乜好?食乜好?」
「你稍安毋躁。嗱,咪到囉!清真牛肉館呀,全九龍城有邊個唔識佢呀!咪講咁多,入去坐坐」,阿穌一馬當先,二話不說就衝入店子,翅女當然不執輸,以「豹速」尾隨阿穌其後。
翅女坐低睇睇餐牌,便問:「我都知呢間牛肉館好出名呀,但其實佢唔少菜式都同一般中式小菜冇乜分別,究竟佢有乜咁特別?」
「因為係伊斯蘭教嘛,唔食豬肉之外,其他肉類如牛肉、羊肉咁,都要唸過經先可以食㗎,咁麻煩,你話香港有幾多間會做?而且,佢哋價錢合理,所以好受街坊、遊客歡迎,你睇九龍城咁多泰國菜館佢都可以殺出條血路就知啦」,說話期間,即有人進來order外賣「牛肉餅」,證明阿穌所言非虛。
趁阿穌說話,翅女已經急不及待挾起剛上桌的「牛肉餅」:「嘩!爆汁!好熱!但好好味呀!餅皮夠薄,而且牛肉中間加入咗少少菜脯調味,味道比較天然,唔會一咪死鹹,非常有層次,唔怪得蔡佬成日推介佢啦,佢今日嚟唔到就真係可惜喇……」
「嚟嚟嚟,仲有呢個『咖喱羊腩』都一定要試,羊腩唔羶不在講,個咖喱以唔少香料烹調,香味濃之餘,辣味仲相當有層次」,阿穌一手拎起連骨羊腩就食。
翅女亦好識食:「係?咁就要嚟多兩個白飯撈咖喱喇!呀唔該,兩個『靚仔』!」
食客真心話
睇完上次招牌菜100強介紹西灣河金記冰室,真係令小弟好有衝動去試下,因為喺舊區長大關係,對於兒時食開嘅嘢真係特別有感覺,先唔講食物質素,就係保留至今嘅舊裝修,我已經覺得可以一試啦!何況冰室食嘅差極我估都有個譜。
我個人理解,冰室同茶餐廳係兩種唔同嘅地方,茶餐廳係有炒嘢,可以一家大細開飯;但冰室頂多都只係食通粉麵包之類,論份量唔係正餐咁多。就係因為咁,佢先有種俾人嘆茶嘅感覺,所以特別啱我。
我對奶茶有啲要求,而聽講呢間嘢啲奶茶係飲得過,所以我就叫咗個餐試下佢哋啲手勢。我叫咗個甲餐,裏面煎蛋多士同火腿通粉,蛋煎得唔錯,個樣都算靚仔。而多士亦烘得好脆口,加上牛油,真係幾香脆幾好食。但個通粉就唔多掂囉,浸到發晒,不過呢點都算係冰室嘅通病,意粉通粉都係淥定再放湯,等如煮咗兩次,有乜可能唔發呢。講番杯奶茶,用嘅係厚身奶茶杯,感覺係正宗冰室,聞落好香奶茶味,入口香濃,質感滑溜,飲完嘴唇上面好似有層薄膜咁,咁就証明奶同茶嘅比例正確,我絕對會因為呢杯奶茶再返轉頭。不過金記亦有要檢討嘅地方,就係地方衛生問題,我想嚟歎茶,但真係坐得唔多自在,食物好都要環境正至得嘛!但如果你係故意想啲人食完快啲走嘅話,咁就冇計啦!
陳超
評分:★★★★★
咖喱羊腩
‧以多種香料煮成的咖喱,跟一般咖喱比較,不會死鹹死辣,反而極具香味,惹味非常。
評分:★★★★★
雞肉雲吞 ‧雲吞同樣皮薄餡靚,湯汁亦熬得入味。
評分:★★★★★
嫩雞燴麵 ‧雞粒嫩滑、菜粒爽口,甚有份量,一碗已經足夠兩人享用。
評分:★★★★★
牛肉餅‧牛肉餅煎得金黃可口,適宜熱呼呼時吃,爆出來的汁特別鮮味。
清真牛肉館地址:九龍城龍崗道1號電話:2382 2822
逢周三、六刊登 讀者報料熱線:p.lau@hkdailynews.com.hk

媒體報導(八): 明報 2011-12-04

明報| 2011-12-04
港聞 | 特寫

33小商戶禮物清單抗財團 九龍城書節今設攤檔
~~~~~~~~~~~~~~~~~~~~~~~~~~~~~~~~~~~~~~~~~~~~~~~~~~~~~~~~~~~~~~~~~~~~~~~~~
聖誕將至,不少市民都到商場及連鎖店購買聖誕禮物;民間團體「良心消費聯盟」則發起「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活動,挑選33 款小商戶及社企製作的聖誕禮物清單,如傳統繡花鞋、自家製曲奇及海豚飾物等,今年首度設有公眾攤檔售貨,呼籲市民支持小商戶,對抗霸權。明報記者陳家俊
今年初,專賣傳統繡花拖鞋、開業逾半世紀的先達商店,因業主拒絕續租,被迫遷出連鎖店林立的彌敦道。事隔接近一年,現年84 歲的老闆鍾球,將一生心血搬到佐敦寶靈商場,地舖變成1 樓商場舖,面積大了1 倍, 舖租由3000 多元增至7000 元。鍾伯嘆謂,生客少了,難得的是熟客依然捧場。
良心消費聯盟發起
鍾伯老拍檔的第二代王景華,與長輩遷舖後並肩作戰,為收復地理位置的失利,都要仿效連鎖店般轉攻網絡宣傳,在拍賣網、facebook 推廣,吸引不少年輕顧客;但通脹高企,製作繡花鞋的皮革、塑膠物料成本增加15%,王表示不敢大幅加價,維持50 至300 元的水平,面對大財團壟斷消費市場, 王感到無奈, 「現時政府無監管,小商戶只得自己想辦法求存,所以都希望政府盡快為《競爭法》立法」。
繡花鞋店也要上網宣傳
為抵抗大財團霸權,先達與另外32 間小商戶及社企參與由「良心消費聯盟」、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及香港基督徒學會合辦的「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活動。主辦單位今年除挑選出聖誕禮物清單(部分見表) , 供市民參考支持小商戶, 告別地產商、連鎖店消費模式,同時亦於本月內,分別在九龍城書節(今日)、上海街活化廳(18日)、佔領中環(24 日)設置攤檔,方便市民購物。曾聲言「一年唔幫襯地產商」、以單車代步的「良心消費聯盟」發起人龐一鳴表示,今年首次設置攤檔,目的希望市民購物時,告訴他們每個商戶背後的故事,令他們更重視對抗霸權宗旨。



媒體報導(七): 星島日報 2011-12-04

星島日報 | 2011-12-04
A13 | 港聞
團體推33份另類聖誕禮物
~~~~~~~~~~~~~~~~~~~~~~~~~~~~~~~~~~~~~~~~~~~~~~~~~~~~~~~~~~~~~~~~~~~~~~
還有三個星期就到聖誕節,相信不少市民也開始為選購聖誕禮物予親友至愛而傷腦筋。有民間團體今年再次推動「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尋遍全港小商鋪及社企,選出三十三份聖誕禮物,如繡花拖鞋、手做刺繡頸巾或有機腰果糖等。團體除了在今日的九龍城書節中設攤檔擺賣禮物,計畫未來一個月將先後在油麻地、中環及西九長廊擺賣。
收益全歸小商鋪及社企
民間團體「良心消費聯盟」近日發起活動,從全港二十五家小商戶及社企,選出三十三款食物及自家手作為聖誕禮物,有傳統繡花拖鞋、宣揚保護海豚吊飾、有機腰果糖、手工撕紙畫、巴基斯坦婦女手做刺繡頸巾及應節二手聖誕飾物等(見表),價錢由低至三元到百多元不等。
聯盟發起人龐一鳴稱,這些聖誕禮物背後都有它的故事。他以「HealthCare」為例,最初接觸店主發現對方分外熱情,即造食物給他試食,又給予不少健康意見,感覺像朋友一樣。他指,這次接觸小商戶過程,從中亦發現有不敵貴租而逼遷的傳統老鋪,值得公眾關注。
繼去年舉辦「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今年再接再厲,組成「良心消費聯盟」,今年更會親力親為推動小商戶的產品,例如他們會在兆基創意書院今日舉行的第三屆「九龍城書節」擺檔,原價出售有關商鋪或社企的產品,聯盟亦計畫於未來一個月,先後在油麻地「活化廳」、中環及西九長廊擺檔義賣。
龐一鳴表示,聯盟十多名義工是義務替小商鋪推廣,所有收益都會歸還小商鋪及社企,聯盟分毫不收。他又指,活動目的除了希望讓更多市民知道這些聖誕禮物背後的故事,還意識到在香港原來還有很多不同消費選擇,以及宣揚支持小商鋪及社企訊息,以及通過活動令更多小商戶互相認識。
就近日花園街四級大火釀成人命傷亡慘劇,龐一鳴呼籲全港支持花園街排檔商戶,並說個人非常支持香港保持排檔這文化特色,故聯盟願意「行前一步」協助該處重建,如義務替受影響的排檔戶售貨。記者余瑋









媒體報導(六): U magazine 2011-12-02

U magazine 2011-12-02
L040-041 CULTURE Books By 張帝莊EricNomis

人類五萬年
~~~~~~~~~~~~~~~~~~~~~~~~~~~~~~~~~~~~~~~~~~~~~~~~~~~~~~~~~~~~~~~~~~~~~~~~~

沒有人可以解釋一切。這本命題宏大的書也不例外。不過,至少作者做了足夠的努力,讓一切變得可以理解和討論。
作者用的方法是,將人類五萬年文明發展濃縮成一本書,然後不斷同步對照東方和西方的發展狀況。
作者的結論是:中國人和西方人本質上並沒有不同,人類的基因和思想並沒有向着某一方傾斜;真正決定勝負的是地理因素。
《西方將主宰多久》
作者:伊恩.莫里斯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110
售賣點:商務
這本「全景式人類大歷史」作品,從頭到尾出現了我們或者從沒想過、非常有趣和令人興奮的對比。例如周朝對阿述帝國、秦漢興亡對羅馬帝國興亡、東晉對拜占庭、孔子對蘇格拉底、大乘佛教對比基督教、宋朝的天才沈括對比達芬奇……書中時有令人目瞪口呆的比喻和概述,例如將周朝的分封政治比喻為黑手黨的分贓組織。當中描繪中國歷史異常精要,即使是中國讀者,也會對此感到佩服,譬如論及唐末五代十國,就只有這樣精要的一句:「……之後的五十年中國北方處在一個大諸候國統治之下,南方則由八到十個小諸候國控制。」作者指出,西方和東方幾乎依照相同的軌迹前進,由低端的分封制度演變成高端的官僚聘用制(例子是羅馬帝國和秦漢),雖然西方一直領先中國,但兩者差別不大,到公元一世紀雙方同時因為遇到瘟疫(可能肇起於東西方交流)而步入分裂和衰退。直至六世紀出現轉折,西方進入黑暗的中世紀,中國則步進唐宋盛世,自此中國領先西方,時間長達一千年。
作者解釋,遠古西方領先,是因為地中海一帶有最多適合馴養的動植物和便於低成本運輸的地中海,而至公元六世紀後,中國領先是因為中國有江南,可以生產出能養活更多人的水稻,同時中國(隋朝)興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於是享有西方一直享有的低成本水運優勢。
宋朝時中國享有英國工業革命前的社會狀況,中國人發明了火藥武器、活版印刷、廉宜的鑄鐵技術,並能使用煤炭作為能源。這些技術通過蒙古大帝國轉移到歐洲。歐洲有了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啟蒙時代和工業革命。
作者總結說,是地理因素和對劣勢的應對能力,決定了誰可以主宰世界。地理位置是指西方比中國更接近美洲;扭轉劣勢的能力是指,當時歐洲並沒有強而有力的帝國,因此經商活動非常自由,而東方比西方富庶,於是西方比東方更有動力尋找通往東方的水路交通,結果發現新大陸,同時發展出精密的鐘錶機器、煤炭動力、蒸汽機、科學精神和民主政治系統。
作者強調,人種和所謂儒家或基督教文化,並不是決定勝負的原因,所謂思想和文化只是因應時代需要而產生的附屬品而已。
New Artival
《手相讀心術》
睇掌原來並非中國獨有,日本手相大師田口二州教讀者從手掌特色、掌丘位置、十六條基本掌紋分辨代表意義,理解性格、工作運、健康狀況、戀愛運以及內心,並收錄二百多款手相實例解說。值得一讚是日本人的表達方式和版面設計,沒有那種「相書」味,非常易看,而最後一部分分析手指長度與性格,大可視為精讀班,變成跟人聊天的交談話題。(@ 城邦)
作者:田口二州
出版:三采文化
定價:$100
《生命迴旋:
潛行生死2322天》
如果不是有名家推薦,作者又是香港人,現職香港紀律部隊,上過報紙,查到他是甚麼人,很難不當這本是怪力亂神的「邪書」。二○○四年,鍾灼輝在一次飛行訓練時從五六十層樓的高空墜落,從瀕死經驗和奇迹康復中,對於生命有了新的啟發與領悟,於是把經歷記下,啟發其他人。 (@ 城邦)
作者:鍾灼輝
出版:商周
定價:$90
《唯衣》
書法與時尚的crossover,撞出甚麼火花?由書法家董陽孜、音樂人暨策劃方文山、策展人陳俊良合作的計劃,邀請一百位國內知名演藝圈人士及藝文界,包括九把刀、林懷民、方文山、蔡依林、五月天等,以董陽孜「妙法自然」展覽之書法字為主題,進行潮流T恤創作,看到不同風格的演繹,意念有趣。(@ 商務)
作者:陳俊良
出版:麥浩斯
定價:$107
《冷凍庫的幸福生活提案》有些人的雪櫃是另類垃圾桶,日本知名料理家島本美由紀深信,冰箱不是儲藏箱,徹底活用冰箱冷凍庫,可以更有效率地料理食材,真正十五分鐘就能上菜。書中一百五十道簡單食譜固然實用吸引,那個每月一日教你買貨儲存的資料表才具啟發性。雖然讀者群對象是主婦,信我,這本書送給單身一族,朋友一定多謝你。(@ 城邦)
作者:島本美由紀
出版:大雁文化
定價:$83
《此生——肉身覺醒》
蔣勳近年已成為一個品牌,連林青霞亦說蔣老師是他唯一偶像。去年蔣勳因心肌梗塞緊急入院,這場大變,令他對「生死」以及「肉身」的意義有了更深層的的體悟,本書從埃及、兩河、希臘、羅馬、印度、基督教,以及中國藝術出發,探討人類古文明的「肉身」美學。 (@ 三聯)
作者:蔣勳
出版:有鹿文化
定價:$127
《The Louvre: All the Paintings》本書可謂羅浮宮名畫大全,七百八十多頁的硬皮藏本,收錄超過三千張名畫,分為Italian School、the Northern School、 the Spanish School 及 the French School四個派別,由館長導賞評鑑,包括畫家生平、技法、觀賞角度、啟發性和在美術史的影響等,隨便翻一頁也有看頭。美中不足是隨書附送的DVD質素一般,遭用家評語上網大彈。(@ Amazon)作者:Vincent Pomarède 出版:Black Dog & Leventhal Publishers
定價:US$75
HK
香港
Glibal News
九龍城書節踏入第三屆
以多元與創意見稱的九龍城書節已踏入第三屆,將於本周六周日在九龍樂富的兆基創意書院舉行。除了傳統的書商參展攤位外,尚有創意地攤、藝術表演、電影欣賞、工作坊、兒童遊戲室等,此外尚有「無障礙閱讀展覽」,讓視力正常的你我體驗一下失明人士如何享受閱讀樂趣,當然少不了一系列的益智講座與討論會。詳情瀏覽www.roundtablecommunity.org.hk/bookfair2011/。
Japan
日本
Glibal News
九旬比丘尼奪文學獎
日本第三十九屆泉鏡花文學獎揭曉,結果由兩人分享獎項,其一是八十九歲的著名僧侶作家瀨戶內寂聽(圖),得獎小說是《風景》。這位比丘尼一生傳奇,年輕時迷戀男色,本想成為天主教修女,但因過去行為而遭拒絕,後來成為天台宗僧侶,更曾任天台寺寺主。另一位得獎者是被譽為「魔幻小說超級霸主」的夢枕獏,得獎作品是《大江戶釣客傳》。
text/張帝莊、Eric、Nomis edit/Lucas art/sidekick

媒體報導(五): 飲食男女 2011-12-02

飲食男女 2011-12-02
ET132-135 GREEN LIFE

讓舊書漂流,重生。
~~~~~~~~~~~~~~~~~~~~~~~~~~~~~~~~~~~~~~~~~~~~~~~~~~~~~~~~~~~~~
漂書──這源自歐洲卻沉寂多時的活動,近來再度盛行,當地惜書人紛紛將舊書放到街頭,讓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拾起,放下,再拾起……循環不斷,延續書的生命。在香港,不同組織近日亦開始起革命,向大眾推廣珍惜二手書的文化。在草地漂書閱行者
周日下午,陰天,偶爾放晴。
來到西九龍海濱長廊,見到一家大細享受單車樂亦有結婚新人和畢業生四處留影。
此時,三位年輕人突然在人群中出現,拖着重甸甸的行李篋徐徐步到園內大草地,卸下行李,內裏塞滿數十本舊書林奕華的《等待香港——娛樂篇》,安妮.法蘭克的《安妮的日記》雨果的《孤星淚》等,書種包羅萬有。
三人使勁的把枱布揚了揚鋪在草皮上,將舊書散滿一地。
接着,陸續有人前來加入,隨意拾起地上書本席地而坐,或索性躺下來,邊吃零食邊看書涼風拂面,閱讀間夾雜閒談,氣氛寫意。
這種分享舊書的活動,西方國家叫作「漂書」最早可追溯至六十年代的歐洲方法是將自己的舊書放在街上,讓它們「漂流」到陌生人手上。
漂書地點很隨意,可以是咖啡店車站、店鋪門外的書架……
最近德國人甚至把電話亭改裝成漂書點!
今年四月,漂書文化終於來到香港策劃的是三位九十後大學生包括周嘉豪(Aries)、梁頌欣(Lovisa)和蘇偉柟(Aaron),他們申請了鼓勵年輕人發揮創意的「創不同行動」(MaD)資助基金組成「閱行者」(BookWalker)讓愛閱讀的人分享二手書。
不過,他們沒有將外國那套漂書方法照辦煮碗Lovisa解釋:「畢竟香港和歐洲文化不同隨便在街上擺放舊書很快便有清潔工人當垃圾丟棄很難持續。」
於是,他們透過Facebook號召同好每月辦一次漂書活動最特別是選擇到公園草地漂書令這活動「綠」起來。
「草地本來就是公共空間去外國總見草地坐滿人在野餐、看書但香港的草地就算沒有寫着『不准踐踏』香港人也不懂好好運用。」Lovisa說。
在草地上漂書,感覺青春浪漫引來不少年輕人好奇參與。
像廿來歲的Naomi,這天首次來漂書帶了廿多本亦舒、衛斯理小說來「漂」。
她覺得漂書的最大樂趣就是能與陌生人交流「我希望這裏有人跟我『說書』分享對不同書籍的看法。」
可惜的是,這天響應前來的人不算多開始了一個小時,僅得四人報到經過張望的人很多就是沒人主動過來參與,難怪Lovisa慨嘆「漂書舉行了大半年,參加人數愈來愈少可漂的書亦一樣。」
相反兩個月前他們到廣州漂書反應意料之外地熱烈。
「帶了幾十本書上去,幾乎全部漂走晒!」她開心地說。
究竟是香港人太害羞還是不懂分享閱讀的樂趣?
「拎得起,放得低」漂書活動
下次漂書日期:12月18日「MaD@西九」
時間:2:00pm - 6:00pm
地點:西九龍海濱長廊
網址:http://www.bookwalker.org或瀏覽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BookWalker
電話(「MaD@西九」):2766 3108
街坊齊漂書藍屋漂書站
鬧市裏,還有一個位置隱蔽的漂書點它位於灣仔藍屋前的小書櫃由聖雅各福群會在「灣仔民間生活館」設立叫作「藍屋漂書站」。
這裏很貼近歐美傳統的漂書模式事前毋須登記,就算恰巧路過發現櫃中有書想看,動手拿走便可,隨意得很。
想捐書的話,將舊書放在書櫃便成。
這書櫃已經出現了三年聖雅各福群會的計劃主任周希旋(Suki)坦言灣仔重建發展實在太快,這個漂書活動是希望喚起周邊居民重拾昔日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和分享。
「很多人誤會這裏收留別人不要的垃圾其實我們目標正好相反希望居民將自己鍾意的書拿出來傳給其他人是一種知識的分享。」Suki說。
書櫃內甚麼書也有,混雜無章的例如《木偶奇遇記》的旁邊可能發現一本《高中生心理學》。
區內不少老街坊,所以漂出的書都是八九十年代的舊版有些已經發黃,帶一點生活的味道。
負責看守漂書櫃的生活館職員Alice本身也是個書迷常要處理別人送來的舊書其中一本印象最深刻就是舊版的《霸王別姬》。
「呢本書已經絕版,很多年前看過沒想到竟然會在這裏再見到它。」Alice喜上眉梢地說。
雖然這漂書點位置隱蔽但在街坊互通消息下,小書櫃前人來人往甚至吸引附近上班的OL來「借」書形成一種二手物資的流動。
不過書櫃無遮無掩真的不怕書本「一去不返」嗎?
「從未試過有人把書本偷走大家看完書也會自律還書。
有時街坊沒帶舊書來漂甚至不好意思把書拿走呢。」Suki說。
小小一個漂書櫃強化了區內人和人之間的互信。
藍屋漂書站
地址:灣仔石水渠街74號「灣仔民間生活館」前面右方白色書櫃
電話: 2117 5851
營業時間:1pm - 5pm (周三及公眾假期休息)
網址:http://www.wclive.net
全民漂書樂漂書行動
嘗試推廣漂書文化的不獨「閱行者」幾位大學生。
早在三年前,已有人低調地在各區漂書。
這活動叫「漂書行動」由香港遊樂場協會和香港電台合辦只需在網站登記成為會員,就可以按地區書種和書名搜尋二手書然後拿着預約號碼到旺角、黃大仙等共19個漂書站遊樂場協會旗下的社區中心取書。
書友可先在網站瀏覽看中心頭好可先行預訂漂書變得更方便。那麼書本從何來?
活動初期有名作家捐贈圖書現時主要靠市民送出所以家中如有舊書的話可以拿到廣播道港台大樓,放入收集箱。
另外「漂書行動」特設網站和留言版讓讀者寫下感受,情況就像以前的人愛在書本的空白位置寫字一樣。
這活動沒大事宣傳,只有少數書迷知悉身兼編劇、作家及電台節目主持的林超榮就是其一。
超人是愛書人,藏書數千本身亦在象山邨經營二手書店「小林書舍」。
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將一疊疊舊書放入港台收集箱中。
他笑笑口說:「每次都塞到個箱爆晒累積已經捐了過百本舊書。」
他手執漂回來的Dan Brown最新小說《The lost symbol》道出漂書的樂趣:「有些書,介乎想買與不買之間如果有人漂出來,便可拿回家,既慳錢又環保大家互相分享,我覺得好正!」
受惠的還包括他家中三位千金很多在圖書館難找的兒童書,他都在「漂書行動」中找到。
「有些家長會在小朋友畢業後,將舊書捐出來正好拿回家給我三個女兒看。」
鼓勵子女閱讀,身教更勝言教。
漂書方法
漂書行動
網址:http://app1.rthk.org.hk/special/bcr
註:如有興趣漂書,需先登記成為會員。
除了漂書活動本地還有不少有心人透過買賣二手書和舊雜誌傳揚珍惜書本的環保習慣。
1. 實現會社
本地不少二手書店,大多屬樓上鋪,避開昂貴租金。最近上環也開了一間,名叫「實現會社」,由旺角序言書室的老闆Daniel和朋友淳宇合作開設,空間闊落,可靜靜地打書釘。特點是注重環保,部分書架是紅酒箱,茶几也由舊冷氣槽改裝;店內也有售公平貿易產品,可算最「綠」的二手書店。
實現會社
上環皇后大道中222-226號啟煌商業大廈LG4樓2室3996 9665
http://thecomingsociety.wordpress.com
2.九龍城書節
每年一度,擺賣二手書的大型活動,由Roundtable Community和MaD等合辦。今年主題是「自主生活」,將有大量舊書攤檔,亦有漂書活動;同場亦有藝術表演、電影放映和手作地攤等。
日期:12月3及4日
時間:11:30am-9pm(12月3日)、11am-8pm(12月4日)
地點:樂富聯合道135號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網址:http://www.roundtablecommunity.org.hk/bookfair2011
3.二手雜誌檔
坊間專賣二手及過期雜誌的攤檔少之又少,太子就有一檔,賣點是選擇多,除了本地時事、娛樂雜誌,就連日本雜誌也可找到;而且期數新、價錢便宜,一般幾塊錢便有交易,吸引不少懂門路的人前來買雜誌。
地址:太子道西148號「名寶石餐廳」店門前攤檔

















































































媒體報導(四): 明報 2011-12-02

明報 2011-12-02
D06 副刊/世紀 世紀.文化九龍 By 林輝

九龍城書節 繼承什麼
~~~~~~~~~~~~~~~~~~~~~~~~~~~~~~~~~~~~~~~~~~~~~~~~~~~~~~~~~~~~~~~~~~~~~~~~~~
書節嘉賓排名不分先後:董啟章、吳志森、江康泉、陳海琪、曾志豪、彭晴、莊陳有、周博賢、又一山人、馮美華、潘小濤、張超雄、陳景輝、黃洋達、陳曉蕾、張韻琪、雄仔叔叔、三師會、黎肖嫻、崔允信、龐一鳴、區德誠、陳效能、張倩儀、陳敏娟、葉頌昇、陳耀成、陳麗娟、黃嘉靈、陳達燊、余幼薇、周思中、黎立本、勞麗麗、郝鐵川、馮智政、曾家洛、鍾玲、張美君、樊善標、陳清僑
九龍城書節的出現本是無心插柳,一轉眼卻已是第三屆。那年偶然和黃英琦談起已停辦的牛棚書展,她提出何不在創意書院重新舉行?於是九龍城書節就此橫空出世。到了今天每到年尾,總有不少人問我這個搞手,今年書節幾時舉辦、還有沒有地攤可申請、有什麼過癮的講座;幸得支持,九龍城書節也算是成為了本地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絕不否認,九龍城書節是以當年牛棚書節的模式而舉辦的,就是將書商書展、創意地攤和講座活動三大元素,置放在同一個空間中同時發生,空間不必大,最重要是容讓相互間的滋養和撞擊發生。其產生出來的化學作用,就是將城中最有活力的人都吸引了過來,無論是在地攤中售賣自家創作的、在講座中表演中努力表達的,還是渴慕文化和知識的,都聚集在這個小小空間之中。
那些年,我去牛棚書展
聚集產生的熱鬧,不為純粹消費,而是帶着欣賞和互動,讓每個人也可以在書節中得到一點知性上的增長,一同構成這小地方的文化氛圍。
特別是地攤。過去兩年,擺地攤的人什麼年紀都有,但八十後佔最多。他們賣舊書舊物,也賣手作,多是自己設計和製作;甚至有人賣藝、賣自己出版的書、甚至賣自己種的菜、賣自家烘的麵包。他們的滿溢的能量洶湧而來,浪漫點說,從他們賣的東西上,我們可隱約看到我城非主流的可能性。今年的書節每天有逾百個地攤,但仍供不應求,大部分的攤檔都只能夠擺放一天──書節地攤之受歡迎,足證我城如何缺乏讓創意陳列人前的機會。
書節的另一個亮點是密集式的講座、工作坊、放映和表演。每天大概有十五個活動左右,除了表演時段之外,幾乎每個時段都有三個活動同時進行。記得第一年書節,吾友鄧小樺氣冲冲地在三個講座、詩會和音樂會中走來走去, 然後拉着我抓狂地高呼「黐線㗎你哋!」,自此之後盡量在同一時段進行不同類型的活動,並找來SocRec 為講座進行攝錄,好讓未能分身的人也能重溫。
我們的自主生活
今年的主題是「自主生活」,設計講座時多循着「不同的人怎樣自主自己的生活」的思路,得出許多有趣的主題和組合。例如「食物自主」,有陳曉蕾、陳達燊和黃嘉靈這個「記者、厨師、農夫」的組合談《從一粒米看世界》;張超雄和莊陳有對談《沒有牆的世界》,是為「傷健自主」(書節還有一無障礙閱讀展覽,介紹視障人士如何閱讀)。以身體力行來反地產霸權的龐一嗚分享經驗,是為「消費自主」;兩位非主流學校的教育工作者馮美華和葉頌星談「拒絕填鴨」,追求的是「學習自主」。
還有張倩儀和陳敏娟談女性、文學和旅行;潘小濤和三師會談國民教育;董啟章、鍾玲、張美君、樊善標和陳清橋談西九談文學;江康泉、崔允信和周博賢談創作和社會介入;陳耀成和黎肖嫻談電影與生活;雄仔叔叔和老B 唱說故事,以及電影《生活在遠方》的放映等等等等。
還有一個值得留意的講座,題為《「乜仲有人聽電台咩?」──當廣播進入新時代》,講者為三位在傳統電台、數碼廣播和網上電台的年輕主持曾志豪、陳景輝和黃洋達,另外還有兩位電台前輩作評論,分別是陳海琪和近日成傳媒焦點的吳志森。
文.林輝 圖.胡詩韻
明日預告敦煌守護者的兩個傳奇:樊錦詩、彭金章文.許驥
世紀.人文動線
第三屆九龍城書節
日期:2011 年12 月3 日至4 日(周六、日)
周六上午11:30 至晚上9:00
周日上午11:00 至晚上8:00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九龍樂富聯合道135 號)網址:www.roundtablecommunity.org.hk/bookfair2011

媒體報導(三): 大公報 2011-12-01

大公報 2011-12-01




九龍城書節

~~~~~~~~~~~~~~~~~~~~~~~~~~~~~~~~~~~~~~~~~~~~~~~~~~~~~~~~~~~~~

踏入十二月,據說天氣終於要轉冷了。姍姍來遲的拉尼娜今年不會帶來嚴寒,家中的暖爐大概可以稍事休息吧。
十二月初的活動,讓人心動的有十二月三日至四日於兆基創意書院舉辦的「九龍城書節」,一看活動內容,有藝術表演,講座,電影欣賞,還有創意地攤。對於所謂的創意地攤,我並不感冒。失禮點說,香港的創意地攤通常都沒有創意,賣的東西來來去去都是手造的小飾品,大多都質素一般,奇怪的是,很多地攤總是說這些是手造的、獨特的,因此值得賣。這樣的邏輯我無法理解,就像很多人說某齣電影拍得很有誠意,因此值得支持一樣,都是無法理解的邏輯關係。
但我對九龍城書節的地攤倒是抱有期望,因為這裡會有舊書攤。在那些二手書的攤子裡翻翻,或許便可找到從來沒有留意過的精品,或是有歷史的珍貴的書籍,或是自己曾經失落了的閱讀記憶。在一個書節買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書商在書節「清貨」也司空見慣,可是在書節尋找到那些關於閱讀的記憶與樂趣,在二手書身上看到不同人的閱讀歷史,那是我們在盛大的書展所無法體會到的風味。一本書的生命,誕生於被閱讀的那刻。有多少人翻閱過?曾經歷過多少個主人?走過怎樣的歲月?在二手書那帶點滄桑的書頁裡,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書節裡吸引我的活動還有雄仔叔叔的故事與陳曉蕾的講座,生活館的農夫們把他們的經驗帶到九龍城,在看似一個很平民的活動裡,我們也看到鍾玲、陳清僑等學院派的身影,再仔細搜索,中聯辦文宣部部長郝鐵川也位於講者之列。這些名字,都使九龍城書節變得有趣起來。

媒體報導(二): 信報 2011-11-30

信報財經新聞 2011-11-30







書中黃金屋與鐵屋皮 國際古書展Vs龍城書展


~~~~~~~~~~~~~~~~~~~~~~~~~~~~~~~~~~~~~~~~~~~~~~~~~~~~~~~~~~~~~~~~~~~



如果你是愛書之士或者蛀書蟲,這個周末你將會疲於奔命。12月2至4日「第五屆香港國際古書展」將在灣仔舉行,規模將會是歷來最大,展品多達六千件。大會更首次與地頭蟲新亞書店合作,在場內舉行為期兩天的古書拍賣,除了九百本古籍善本外,張愛玲、劉海粟、王司馬、黄永玉、金庸、余光中等文壇和藝術界名人的手稿書信,更首次展現人前,不買都可從文人筆迹感受其秀氣。
另外,第三屆《九龍城書節》亦會於本周六、日舉行,期間除了多家書商參展,會場還設有公民地攤、藝術表演、講座、工作坊及免費電影欣賞,雅俗共賞、豐儉由人。
通脹不及古董價格高漲,一本古書甚至可抵一座豪宅。
去年出席國際古書展一幕記憶猶新,但見自由行旅客推着旅行箱在場內穿梭,不一會就把箱裝得滿滿歸去,他們有的是愛書人,但大部分估計是職業炒家。古書展首屆有六十四個書商參與,翌年因金融海嘯跌至三十多個,今年正是有中國勢力撐場,又見回升至四十八個,展品價值由數百元至數百萬港元不等。
古書市場發展快,除了因這是亞洲地區唯一以英文為主導的古書展外,還有來自國內的大批游資。「10萬元買不到什麼像樣的古董,惟有買書博升值。」一古書炒家曾對筆者說。
一本由James Joyce 著的《尤利西斯》 (Ulysses ),1922 年巴黎Shakespear e and Co出版的第一版,編號45,見品相殘舊,但價值不菲,開價338萬港元,等同一個香港小型單位。第一版《愛瑪》 (Emma ),1816年出版,作者自資推出這兩部作品,既無利潤亦同時須要支付一成佣金給予出版商,初版只印製了二千本,現在已升值至20萬。一套包含了十六種不同語言譯本的馬克思《資本論》 (Das Kapi tal )系列,例如丹麥的首版,和英、美、匈牙利的首版全集,以及罕有的愛沙尼亞首版,價錢要面議。去年一本馬克思簽名版的《資本論》,索價425 萬港元。
古書價走勢俏
古書有價,難怪日本雄松堂書店(Yushodo)的新田滿夫及澳洲康史達書店(Corn stalk Bookshop)的Paul Feain食髓知味,繼續第五年舉辦古書展,去年有逾七十五個書商參與,錄得逾2000萬港元生意額,今年Paul Feain對古書價格走勢仍然樂觀,炒作就不大鼓勵。
在澳洲經營古書買賣達三十一年的Paul Feain指:「香港是華洋滙集的國際城市,在這裏舉行古書展最為恰當,希望往後三十年亦有機會在港舉行古書展。」Pa ul 介紹,除了書籍以外,古書展亦開拓了紙張、文化和書籍有關的買賣市場,有趣的展品包括拍了一系列清朝生活百態的幻燈照片(Old Glass Films),其中包括孫中山的照片,大部分由一位德國宣教士聘攝影師所拍,再帶回德國以展示中國人生活,此幻燈是Paul在德國漢堡一間舊貨倉找到的古物。
另外,一張發行於1942年的毛澤東親筆簽名百元鈔票,也相當有歷史價值。該鈔票由陝甘寧邊區的銀行發行,面值100元人民幣。由於此鈔票通用於1941至1943 年間,並於1944年7月1日由當時新建立的商業銀行收回,因而極為罕有。此外,鈔票擁有四位經歷過不少歷史性戰爭及改革的共產黨要員的親筆簽名,包括毛澤東、朱德、黃華及馬海德。當時正值中日戰爭,政局動盪,相信此鈔票對於馬海德來說就等於一張安全通行證,使他能於共產黨與國民黨中穿梭,不受干預,如今此鈔票價值500萬港元。
四十八個參展書商中,有三個來自香港。Picture This創辦人ChrisBailey透露:「近兩年書展銷售額約有20%增長,料今年新客增長幅度能超越去年。」Paul Feain說,古書估價受稀有度、流通程度、品相、是否簽名版影響,一般書商會先翻查世界大型圖書館的存量,再按經驗入貨。他指,近年年輕藏家數量飆升,他們主要關注古書的保存方法,始終香港天氣較為潮濕。他並指收藏初哥應該掌握一些基本歷史知識,懂得從書籍的字體、紙張、版式、刀法、墨色等入手,與鑑定古董和書畫一樣,學習鑑書。
平民化書節
中國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絕版書動輒過萬元,甚至數百萬也有,果真是「黃金屋」,如何私有化?幸好書中也有鐵皮屋,合乎一般人的負擔,正所謂鹹魚青菜,各有所愛,買書也是豐儉由人,大家不妨趁周末逛逛九龍城書節,在環保資源下沾一點書香。
在九龍城書節除了有人把二手書環保出售,也有小攤檔出售自製小工藝甚至蔬菜,正式是「公民地攤」,一連串的活動、講座和工作坊,希望打造小型但充滿文化氣息的書節。
「第五屆香港國際古書展」日期及時間12月2日(星期五)下午5時至9時12月3日(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下午6時12月4日(星期日)中午12時至下午5時地點灣仔華潤大廈低座3樓香港展覽中心A1展覽館
入場費港幣50元
查詢2801 5311
「第三屆九龍城書節」
日期及時間12月3日(星期六)上午11 時30 分至晚上9 時12月4日(星期日)上午11 時至晚上8 時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九龍樂富聯合道135 號)
費用免費網址www.roundtablecommunity.org.hk/bookfair2011/ 新亞圖書中心「第七屆舊書字畫拍賣會」日期及時間12 月3(星期六)上午12時至下午6時12月至4日(星期日)上午12時至下午5時地點灣仔華潤大廈低座3樓香港展覽中心A1展覽館撰文:
余十八culture@hkej.com














媒體報導(一): 明報 2011-11-27

明報 2011-11-27



S06 知慳識儉 By 饒雙宜

執二攤 交換正能量
~~~~~~~~~~~~~~~~~~~~~~~~~~~~~~~~~~~~~~~~~~~~~~~~~~~~~~~~~~~~~~~~~~~~~~~~
周日無節目,一不小心去商場逛個圈,恐怕又要跌錢。
在玻璃櫥窗看到的衫褲鞋物,燈光打下去,魂魄無端被招走,歡歡喜喜結帳,把一袋二袋帶回家,快樂迅速冷卻。
新的衫褲鞋襪,埋進已有的衫褲鞋襪山堆裏,不過是一般的衫褲鞋襪,穿兩次便沒有新鮮感。
下周日,要是你無節目,這裏有好提議。
不妨逛逛九龍城書節,嘗試在買物的過程裏,節省資源,兼夾尋回一點自主。
文饒雙宜圖曾德平、被訪者提供
菜園村的味道
反高鐵運動的火頭由菜園村燃起,雖然行動最終的結果是政府正式通過撥款,一群有心的年輕人仍然提出了一條問題:到底,我們想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他們以「菜園村生活館」去探討和實踐新生活的價值,重新了解、思考「城市」及「鄉村」的關係。在生活館內,他們耕田種地,定期舉辦不同的展覽和工作坊,將個人和社區組織起來,與村民建立生活網絡,以在村內建立小型社區經濟系統,增加村民收入為目標。
在九龍城書節裏,他們將把自種的蔬果、自家醃製的小食和各式醬料帶到城市,讓你品嚐。社區經濟實驗的味道,好多人試過都話好味!
分享記者去年的美好經驗:擺完一天檔,我賣出了大部分舊書,皮箱空空,但旁邊的地攤檔主,見我老是過去翻閱她$5一本的舊亦舒,索性將賣不出去的全部送我,廿本都有呀!
目標:拿點東西走
每年差不多這個時侯,朋友都非常有默契,提早大掃除,檢視一屋雜物。有什麼是不再用但仍光鮮的?先整理出來。有什麼書本已經讀畢又不留戀的?先拍幾張照放上網。將平常鬼掩眼買下的無聊物,集合在一起,原來不算少。趕快填申請表,寫下價錢,擺個地攤,圖個耳根清淨,統統賣走它!說的是九龍城書節的「公民地攤」。
九龍城書節已經舉辦到第三屆,它由Roundtable Community、香港當代文化中心、MaD 創不同及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合辦,根據以往牛棚書展的模式進行,內容有書商賣書、地攤、一連串的活動、講座和工作坊,希望打造小型但充滿文化氣息的書節。
是書節而不是書展,Roundtable 總幹事林輝解釋,因為不希望製造一個人頭湧湧的場面,客人光來掃書: 「我們希望市民來到,可以攞啲嘢走,不止是消費或畀錢。書節由三個元素組成,希望抱着不同目的而來的人會有新發現。比如來參加講座的,可在戶外接觸地攤文化, 與物主互動; 去買書, 又能得到一些知識。」
忘憂遇上溫柔
由嬌嬌主理的布包品牌,在第一屆九龍城書節擺地攤後,才認真成立。
嬌嬌像大部分女生一樣喜歡花布,認為每天提着布包上班上學是樂事。她亦喜歡手作,認為縫紉令人忘憂,變得溫柔。把兩者結合,本來純粹因為興趣,希望為友人製作獨一無二的小禮物。慢慢地,她由用手一針一線縫製,擁有了一台勝家衣車,建立起自己的布包手作工場。
除了於書節兩天在現場擺賣成品,嬌嬌亦會客人提供訂製服務,若你想要一個人手製作的飯袋或tote-bag,可瀏覽:http://www.facebook.com/kiukiupaupau
二手書好去處
從閱讀出發,卜tat tat嘗試在我城的眾多角落,客串二手書攤販。他們是中間人,先收書,再把書以超低價賣出,希望延續書本的生命。如你家中有看完不要的書,可列張書單,交給他們,他們會替你的書尋找新主人。
收書詳情
日期: 即日起至2011 年12 月3 日
請把希望捐出的書列成書單, 連同聯絡方法電郵至booktattat@gmail.com
電郵題目請註明「二手書收集」
書單格式不限,惟敬請列明書名、作者、繁/簡/英的資料教科書、雜誌及工具書恕不接收
卜tattat 將發出電郵確認書目資料,並安排交收書單最遲請於11 月30 日遞交
書本交收最遲在書節首日(12 月3 日)下午1 點前完成
聯絡/ 查詢:booktattat@gmail.com
落手落腳實踐想像
書節今年的主題為「自主生活」,主張在主流價值以外,尋找永續、健康、有尊嚴和質素的生活空間,林輝認同: 「主流的威力很大,人在洪流當中,很容易被冲走,尋找與主流不同的方法,的確是逆水行舟,但思考和實踐,可以開創新的路,而新的路可以很好玩,很有意思。」
在大部分人都服膺於主流價值時,林輝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法是參與社運,他亦不打算買樓或結婚,閒時喜歡去長旅行、踩單車四處去,他覺得: 「每人對生活應有新想像。」而實踐想像的方法,當然要落手落腳。今年九龍城書節那一百至一百八十個攤位檔主,展現的不是別的,正正是自己喜歡的事物和創作。當中,有人賣以自種瓜果醃製的零食,有人賣舊書舊物,藉以延續舊物生命,又有很多人賣手作,展示可愛或怪異的口味。這種山寨交易的好玩和可貴之處,林輝搬出了馬克思理論: 「消費時難得看到生產者,沒有當中的剝削,勞動不是異化的。我喜歡跟檔主聊天,會感受到他們的能量。」當天的很多參加者,都是八十後,無論你希望執平嘢、循環再用資源、消磨時間,抑或是感受八十後的正能量,九龍城書節都是好去處。
信手買狂瘋
環球小手信的其中一位店長曹文,去年在書節把貨品擺出來,立即惹來一陣嘩然,東西靚成咁!直頭是精品店質素。阿傑和曹文都是記者,常常出差在外,看到美麗的東西,忍不住手,置下送給親友。送也送不完,自己儲不了這麼多,就想到為它們尋找新主人,希望買者能同時得到一種旅行的感覺。笑稱自己是拾荒狂的阿傑,將會售賣世界各地撿來的宣傳單張,把它們認真錶起,本來成了垃圾的廢紙,轉眼又變成裝飾居所的美物了。
第三屆《九龍城書節》
日期:2011 年12 月3 日至4 日(六、日)
開放時間:周六上午11 時30 分至晚上9 時周日上午11 時至晚上8 時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九龍樂富聯合道135 號)
費用:免費
大會貼心提示:今年更繼續設有兒童遊戲室,一家大細均可無憂無慮參與書節!
網址:www.roundtablecommunity.org.hk/bookfair2011/
現尚有少量攤位,有興趣擺攤者,請登入上述網址, 填寫表格申請